推广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8月4日讯(通讯员 邱育莲 陈乐晗 杨顺)湘桂线上,一座四等小站——滩头湾站静卧在群山中。在这片仿佛被时光凝固的莽莽青山间,滩头湾站11名职工与寂静为伍,与虫蛇相斗,默默坚守岗位,如同永不生锈的道钉,将责任与传承深深烙在铁路线上,确保列车安全运行。
夏季的滩头湾站。陈乐晗 摄
8月的湘南,金银花与蔷薇在铁路沿线肆意绽放。
沿着湘桂线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铁路南宁局集团有限公司交界口往东徒步2.5公里,一座米色外墙红色屋顶的小站悄然映入眼帘,它就是滩头湾站,一座掩藏在群山中的四等小站。小站位于湖南省永州市冷水滩区高新村,建于1957年。
5时20分,衡阳车务段滩头湾站站长曹林辉一天的工作已经开始。他先是到信号楼盯控施工安全,再把近400平方米的小站院落打扫一遍,接着吃早餐。8时10分,施工维修结束,他又前往信号楼盯控施工销号;8时30分,参加车务段召开的视频交班会;9时30分,开始站场巡视……
滩头湾站站长曹林辉正在巡视线路。陈乐晗 摄
“车站不大,但是安全压力可不小。”曹林辉边巡检边介绍,“我们车站处于非封闭区段,旁边有个村子,确保路外安全的责任比较大。”遇到村民挑着担子走在线路旁,曹林辉总要上前叮嘱几句安全。
暑期室外温度接近40度,钢轨温度高达60度,烈日下,曹林辉每日需巡站近3公里,检查线路两边的树木是否侵限,叮嘱附近居民远离线路。
“呜呜……”10时许,一辆装着“中国铁路”标识集装箱的货运列车由远而近,划破了小站的寂静。
2013年12月,随着衡柳线开通,这个四等小站停办客运业务,目前仅办理货运列车接发、铁路专用线取送车作业。车站职工由过去的20多名缩减为11名。每天,约32趟列车经过车站后奔向远方。
列车驶过滩头湾站。陈乐晗 摄
车站的5棵桂花树,枝干遒劲有力,树冠已触摸到小站的屋顶。在阳光的照耀下,树叶碧绿,饱含着生命的炽热。
“这些树已经有40多岁啦。是我们退休的副站长张得宝在刚入路时种下的。”曹林辉说,“他退休后,还常常来车站看望我们这些老兄弟。”
说话间,又一趟列车轰隆隆驶过。曹林辉目送着列车驶向又一道山梁,朝着前方奔去,只留下鸣笛声在群山里回响。
交接班时,曹林辉在信号楼布置工作重点。陈乐晗 摄
当天,滩头湾站当班的职工共3人,除了曹林辉,还有两人在信号楼。
车站办公室对面有几间平房,那是车站信号楼。这里门窗都关着,隐约有电话声响起。
我们推门进去,值班员唐建华和外勤助理值班员吴永海正在屏幕前盯控信号——这里24小时“不打烊”。
车站值班员与助理值班员一丝不苟的工作。陈乐晗 摄
吴永海笑着解释:“我们要时刻盯住信号状态,不能有任何闭眼的情况。”
为了确保安全,信号楼的岗位盯控系统在每天2时至6时以及13时至15时期间,每隔20分钟就会呼叫一次,需要值班员作出相应的回应。
他们俩都已经在滩头湾站工作了20多个年头,如今都把家安在了永州。
曹林辉在信号楼记录重点事项。陈乐晗 摄
“永州之野产异蛇。”说起在滩头湾站印象最深的事,他们说的都是蛇多。
“有一个夏天的晚上,一名工友半夜时分起来接班,迷迷糊糊中感觉身旁有东西冰凉冰凉的,开灯一看,原来和一条蛇睡了一晚上。”吴永海笑哈哈地说。
当然,这些并没有难倒滩头湾站的职工。关门窗、洒雄黄、放木棍……他们还是选择坚守在这里,为了理想的生活。
“我曾在大站工作过,又在小站工作了13年。大站有大站的繁华、小站有小站的宁静。在这里,我变沉稳了。”52岁的曹林辉,头发已经花白,说起自己的人生经历,不无感慨,“年轻时爱热闹,到小站后,我喜欢安静,闲下来就看看《菜根谭》《孙子兵法》等书。”
夜幕降临,渐渐笼罩住群山和滩头湾站。在站房不远处,有几栋其他铁路工种职工用的平房,如今已经无人值守。站房旁十几米高的白色水塔已经弃用,却依然挺立在草木间,像一座无言的丰碑。
信号楼背后的溪流,昼夜不歇地流向群山深处。此时,你细听,除了潺潺溪水和声声虫鸣,整个滩头湾站已经听不到其他声音。
作者:邱育莲 陈乐晗 杨顺
责编:杨永玲
一审:杨永玲
二审:刘跃兵
三审:李寒露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