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人:新晃侗族自治县人民检察院第三检察部四级高级检察官 吴吉芬
湖南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李翔 李祯媛 通讯员 杨玥 整理
三代从军,荣光之家痛失爱子;赔偿款落空,苦难生活祸不单行;17年积困,军属前路愁云难解。司法救助“绿色通道”发力,看“检察蓝”如何破局。请听新晃侗族自治县人民检察院第三检察部四级高级检察官吴吉芬讲述——
“谢谢你们的关心和帮助,让我重新点燃了生活的希望。”7月21日,当我和同事再次走进武某珍简朴但干净整洁的家时,这位饱经风霜的退役军人的母亲紧紧握住我们的手,眼中噙着泪光,朴实话语中透出感激与释然,似那回访路上的大雨顷刻间驱散了冗长炎夏的闷热。
7月21日,吴吉芬与同事走访被救助人武某珍,了解其近期生活状况以及存在的困难,延续司法温情。湖南法治报通讯员 杨玥 摄
2024年7月,一份来自新晃侗族自治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的线索移交函,摆在了我的案头:退役军人军属武某珍,因儿子被害案民事赔偿长期无法执行到位,且本人年老多病,生活陷入极度困境,可能符合国家司法救助条件。
“涉军无小事。”看到“三代军人”“独子被害”“多年困境”这几个关键词,我的心猛地一揪。放下材料,我和同事第一时间驱车前往武某珍所在的偏远山村。
低矮的老屋,斑驳的墙壁,简陋的家具,还有老人脸上那无法掩饰的疲惫与沧桑……眼前的景象比文字描述更令人放心不下。
我们详细询问了她的身体状况、经济来源、债务情况以及这些年生活的艰辛。当听到她为了省钱,常常拖着病体去山里采药,甚至一度想要放弃治疗时,我们感同身受的沉重化作了更坚定的决心:必须尽快帮帮这位为国防事业奉献了一家的老人。
经过严谨细致调查核实,调阅原刑事、民事案卷,走访村委会、邻居,我们确认武某珍的情况完全符合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加强新时代军地检察机关协作若干问题的意见》中明确的重点救助对象范围——她是因案导致生活困难的退役军人家属,且赔偿义务人确无履行能力。
时间回到2025-08-05。武某珍的独子吴某退役返乡,在与唐某的一场琐事争执中,被对方刺死。最终唐某被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无期徒刑,并判处附带民事赔偿5.3万余元。然而,唐某家徒四壁的现实,最终仅东拼西凑赔付了1万元丧葬费便再无下文。
这是一个“三代从军”的英雄家庭,武某珍的公公、丈夫、儿子都曾身着戎装,将青春与热血奉献给了国防事业。中年丧子,武某珍和丈夫忧伤成疾,药不离身。她丈夫——这位同样曾为祖国站岗放哨的老兵,2021年不幸罹患脑肿瘤,救治无效撒手人寰,前期的治疗费用让这个早已风雨飘摇的家庭雪上加霜,欠下了10余万元的外债。
涉及军人军属权益保障,我们迅速将情况层报上级检察院,省市县三级检察机关高度重视,决定启动联合救助机制。三级院检察官多次会商,评估救助金额度和后续帮扶方案。
最终,凝聚着三级检察关爱的7万元司法救助金很快发放到了武某珍手中,解了燃眉之急。
“扶上马,送一程。”救助金发放到位,我们的工作却远未结束。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何帮助武某珍一家真正走出困境,重拾生活的信心和希望,才是救助的最终目的。绝不能让她在“一次救助”后,再次陷入无助。
一场由检察机关主动协调、多方参与的温暖“接力帮扶”迅速展开。
我们积极与县退役军人事务局沟通协调,事务局高度重视,协调武某珍所在乡镇,为她量身安排了一个力所能及的村级公益性岗位。每月600元的稳定收入,虽然不多,却像一块稳固的基石,让她心里有了底。
考虑到武某珍严重的慢性病,我们还联系了县卫健部门。很快,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送到了她家门口,医生定期上门问诊,监测血压、心脏状况,指导用药,健康有了“守门人”,她的眉头舒展了许多。
县妇联、微爱志愿者协会将她纳入了“点亮微心愿,党群圆梦行”困境妇女走访慰问名单,逢年过节,志愿者们的探望、生活用品的补给,让独居的武某珍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情,不再那么孤单。
了解到武某珍离异的女儿因需就近照顾母亲,就业受限,我们协调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将其纳入重点就业帮扶对象,通过“就业驿站”等平台,优先为她推荐家门口的合适工作岗位,既解决了就业,也方便照顾母亲。
为了把对军人军属这份沉甸甸的关怀落到实处、形成长效,避免类似武某珍这样“因案致困”的军人军属被遗漏,我院以此案为契机,与县退役军人事务局深入磋商,共同签署了《关于加强涉退役军人司法救助工作协作机制》,确保涉军司法救助工作无缝衔接、高效运行。
从2007年那场无妄之灾,到2024年司法救助的温暖介入,再到2025年回访时武某珍眼中重燃的希望之光,这跨越了17年的故事,是检察履职与军人荣光的一次深情对话。
作为一名检察官,我深知,军人保家卫国,流血流汗,他们的合法权益、他们身后家庭的安宁幸福,必须得到最坚实的守护。司法救助,特别是涉军司法救助,不仅仅是一笔经济补偿,更是一份国家和社会对军人军属牺牲奉献的深切关怀与庄重承诺。
责编:李祯媛
一审:李祯媛
二审:陈佳婧
三审:周智颖